PM就是一個案子的頭,在一個專案中,客戶、RD、工廠、老闆的窗口都是他,一個標準的PM應該要對內對外都能橋定事情;一個強大的PM要能垂直整合整個案子,掌握每個function team的流程跟知識,達到不只溝通,並主導整個案子,讓案子走向最順利的狀況。
簡單來說,一個標準的PM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讓每個人都能順利進行他該做的事;而一個強大的PM應該是整個專案中最了解產品的人,才能跟任何人解釋任何事
基本上PM就是應對三方面,如下
- 1. 對內
- 2. 對外
- 3. 對老闆
對內:
l BOM (Bill Of Material) 的管理、與採購溝通協調可使用的料件、追蹤料況(並了解每個零件是做什麼用的)
l 專案名稱申請(想一個酷又好記的名字吧)
l 排定專案schedule (了解各function team要做的事、及所需的時間)
l 排定工廠端生產schedule (了解工廠流程、備料時間、安排生產線、測試、包裝出貨、運送)
l 發佈team member list (掌握所有的聯絡窗口,包含廠商跟客人)
l 協調各function team的需求 (了解大家在工作上會遇到的問題)
l 開會收集問題、討論出答案,決定專案的走向 (了解研發產品會發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l 掌握專案情況 (包括進度、cost、issue(問題)、meet schedule or delay)
對外:
l 對廠商: 提供專案資訊(包含schedule概況跟量產數量,客戶名稱通常不能講)、協調供料lead time (供貨時間)
l 對客戶: 協調schedule、與客戶制定產品SPEC (規格)、回報客戶專案狀況
對老闆:
l 跟老闆報告專案狀況
l 收集老闆的意見開會提出
PM該具備的技能:
l 英文:跟老外客人書信來往,甚至是電話con-call
l 硬體知識:從每個零件是幹嘛用的開始學起,就會知道硬體架構
l 軟體知識:從每個軟體部門的分類開始學起,就會知道軟體架構
l 熟悉作業流程:包含公司的系統、採購流程、工廠生產測試流程、研發流程,這些在各公司其實都大同小異
l 溝通協調
l 報表整理:就是用來跟老闆報告的
名詞解釋:
手機的組成包含外殼、主機板、天線、螢幕、電池幾項大件,其中各部門負責的項目概括如下
ID(Industry Design)外觀設計: 設計手機造型,訂定手機規格(手機尺寸、重量、電池容量、CPU速度、記憶體大小、螢幕幾點觸控等等市面上常見的規格)
ME(Mechanical)機構:根據ID畫的天馬行空的造型圖,實現外殼、內部結構的設計圖。包含各種零件的組裝結購設計、手機內部各種零件堆疊的順序、製作模型、內部線材的整理收納設計。簡單說ID負責想像,ME負責幫ID具現化。
HW硬體:負責主機版設計,根據機構算出來的堆疊,得到可容許的主機板厚度跟面積,在該主機板內把手機會用到的所有IC跟電子零件都設計進去。其主架構包含CPU、RAM、eMMC (embeded Multi Media Card 等同於硬碟的功能)、USB、SD card、還有各種按鈕(音量鍵、電源鈕)、HeadPhone Jack(耳機孔)、Mic(麥克風)、Speaker(喇叭)、Camera、觸控螢幕等等。平時就是負責畫線路圖(schematic)跟review電路佈局圖(一般稱為layout),還要整合PW跟RF的線路,並轉BOM給PM去安排備料。
PW(power) 跟HW一起統稱EE(Electrical Engineering): Power負責主機板上的電源管理及電池耗電量評估,其主架構就是電池、PMIC(power management IC)、Charger IC(充電IC),平時也是畫線路跟review layout。
RF(Radio Frequency)射頻:RF就是負責3G/WiFi/藍芽這些跟無線網路有關的東西,還包含了天線設計,平時也是要畫線路,把3G/WiFi/藍芽設計進去主機板內,所以RF跟EE時常會搶主機板的零件擺放空間XD
SW:負責整個作業系統,目前都是做Android系統,其部門還細分為幾個function team
1. BSP (Board support package):負責安卓的主系統架構,屬於底層的程式
2. CP(control package*不確定 ):負責控制相關的程式架構,包括藍芽、WiFi,屬於比較上層的程式
3. AP(Application package*不確定):負責使用者介面,包括APP等,屬於最上層的程式
新手PM可以做的去做跟學習的事情
A.熟悉流程
專案流程&生產流程
專案流程: 提案,製作BOM,EVT(工程驗證,小量樣本),DVT(整機驗證),PVT(生產驗證),MP(量產)
生產流程: 備料,入料檢驗,排定生產線,半成品測試,成品測試,包裝,安排出貨
B.了解各部門作業&技術
C.了解市場動態&客人需求,吸收技術新知
跟行銷、業務配合決定產品定位和賣點。
充分利用公司資源上課、受訓,參加展覽或研討會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