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益


在擁有多個權力中心的世界裡,各個權力中心都掌握不同層次的經濟與軍事資源,由於各國皆專注於自身利益,所以經常會導致衝突。今日我們常說的國家利益的觀念,是受到二次大戰後興起的現實主義所影響。摩根索認為,國家是生存在一個適者生存的世界裡,若一個國家不護衛本身的利益,該國就會成為他國追求利益情況下的犧牲品。


摩根索所倡議的權力說是以權力與國家利益為基本概念。他說國家利益,就是在追求權力。對摩根索而言,國家之首要利益是國家生存,即至少需要能力維護該國疆域的完整、政經體制與文化認同不被他國所侵犯。國家利益是國內各方勢力不斷進行政治角力後的產物,國內相互衝突政治利益妥協之結果。摩氏主張國家利益應與該國的能力成正比。國家生存應居國家利益之首,因為其他利益都必須倚賴此一目標來達成。

喬治(George)和柯亨(Keohane)列出不可或缺的國家利益:
(一)實體的生存(physical survival):全體國民的生存,未必是維護領土或主權。
(二)自由:一國居民有能力選擇自己政府的形式、實行法律界定的個人權利並獲國家保障。
(三)經濟生存:儘可能地擴大經濟福祉。


牛克特林(Donald Nuechterlein)將國家利益依其重要性區分成四個分級:
(一)生存利益(survival interest):最高等級的利益,當國家生存面臨敵人立即而明顯的軍事威脅,任何相關決策都屬於這種。
(二)緊要利益(vital interest):任何關係到國家重大安全、政經與人民福祉之事件。
(三)主要利益(major interest):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利益、政治穩定與人民福祉。
(四)周邊利益(peripheral interest):無關國家福祉者均屬之。

 

3/16 聯合新聞網 全球經濟的中美共治時代 已經來臨?

 
 
 
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又叫「安全兩難」,在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理論中,他是指一個國家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採取的措施,反而會降低其他國家的安全感,從而導致該國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現象。一個國家即使是出於防禦目的增強軍備,也會被其他國家視為需要作出反應的威脅,這樣一種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國家難以擺脫的一種困境。

 
  在國際政治的建構主義理論中,「安全困境」是指,國際政治行為體之間在安全關係問題上的共同期望使其他行為體具有高度的猜疑,是他們總是對對方作出最壞的估計,那麼雙方就會形成相互感到威脅的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這一術語,已被廣泛應用於國際政治和國際安全戰略的研究中。安全困境的核心問題,是國家間的恐懼感和不信任感。巴特菲爾德把這叫做「霍布斯主義的恐懼」(Hobbesian fear)。他指出,在這樣一種局面下,你會對其他國家有現實的恐懼感,別國也會對你有同樣的恐懼感。也許你對別國根本無傷害之意,你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不足為奇的事情,但你無法使別國真正相信你的意圖。你無法理解別國為什麼會如此的神經質。反之亦然。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以為對方是有敵意的、無理性的,都不肯作出可使大家都獲得安全的保證或承諾,軍備競賽的不斷升級,就是這種「安全困境」狀態的產物。

  針對安全困境問題,一部分現實主義者認為,只要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不得到本質上的改變,安全困境就是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和消除的;而一些新現實主義者則主張以新的思維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以合作求安全」的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