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訊網路重點整理
首先,先認識一些專有名詞,來看下面這張圖~
RTS/CTS的機制
在這種模式下,發送端在傳送資料前先送出RTS (Request to Send)要求封包,接收端在收到此一訊息時,會送出CTS (Clear to Send) 封包,告訴發送端可以送出資料並且告訴其他的無線裝置在這段時間內不能傳送任何資料,以避免碰撞。
隱藏主機問題
RTS/CTS機制除了可以避免碰撞外,它也可以解決無線電波”涵蓋吂點” (Hidden Node Problem) 的問題,由於無線電波有一定的涵蓋範圍,假如有二個無線裝置(裝置B,裝置C)同時要傳送資料給某一定點A,並且這二個無線裝置不在彼此涵蓋範圍之內,也就是說B、C彼此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存在,這種狀況下當某一方與裝置A溝通時另一方不會偵測到,會誤以頻道是淨空的,而將資料傳遞出去,結果造成碰撞,這可能使得A、B、C完全不能傳遞與接收訊號。藉由RTS/CTS機制,裝置A在接到RTS請求時,會同時通知其他所有裝置不可再傳遞信息,以避免上述現象發生。
CSMA/CA 工作模式
當工作站想傳送資料時,會先做載波偵測,如果發現頻道(傳輸媒介)是空閒的,不是馬上傳送資料,而是等頻道持續free固定時間IFS(Inter-Frame Space)後,工作站再根據backoff倒退演算法等待一段由亂數決定的時間(設定一個backoff timer 負責計時),如果頻道還是free,才開始傳輸資料,接收端收到封包後還要回覆一個ACK 訊框給傳送端。如果在執行backoff 的階段偵測到頻道是busy,則工作站進入collision avoidance 狀態,backoff timer 暫停,一直等到頻道變成free,且維持了IFS 的時間,才繼續backoff countdown。
看流程圖(概念相同)
backoff倒退時間
當網路壅塞時,要等待一段隨機產生的亂數時間,作為緩衝時間,等待網路恢復空閒。
暴露主機問題及解決辦法(MACA,MACAP,ICSMA)直接看這個PDF(宜蘭大學)
支援速度
參考上圖
計算方法為從左往右看8個位元,由低位元到高位元以二進位計算,最高位元為判斷強制性與否。速率以500K bps為為單位,即上圖左強制性速率為4 x 500K bps = 2M bps,右邊非強制性速率為(2+4+16) x 500K bps = 11M bps。
=======================================
期中考卷